为更好推进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三周年座谈会1月10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召开。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副校(院)长甄占民主持会议。
何毅亭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举”。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个政治定性。姓“马”姓“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身份标识、思想之魂、立院之本,必须始终牢记、执着坚守、身体力行。三年来,我们按照建成一流马克思主义教学基地、一流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一流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的目标,在教学、科研、智库咨询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和成效。
何毅亭指出,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春天。各级各类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喷式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作同盟军队伍日益壮大,学术环境日益改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辟了广阔空间。社会大变革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有可为、大展宏图的时代。当代中国超长的历史纵深、超大的国土面积、超多的人口数量、超深厚的文化传统,如此等等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最为广泛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广阔空间。破解中国问题的理论创造必将成为世界级的理论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发展必将成为世界级的理论贡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决不能辜负了这个伟大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志们决不能辜负了这个伟大时代,必须抓住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强化实现“三个一流”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有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
何毅亭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要务就是加强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和研究,这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抓好的重中之重任务。校(院)委会决定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设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都是着眼于这一考虑。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研究这一伟大思想的哲学基础、逻辑起点、思想精髓,研究这一伟大思想的原创性思想观点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独特贡献,研究这一伟大思想的中国智慧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文明赤字、和平赤字提出了哪些中国方案,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何毅亭指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兼具“中字头”“国字头”称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我们要有战略眼光,占领战略高地,用好战略优势,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引领力、社会影响力、平台辐射力。要坚持“用学术讲政治”,讲马克思主义立场,讲人民立场,讲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要构建起教学、科研、智库三位一体的办院大格局,不仅要培养出教学大师,培养出研究大家,还要培养出引领思潮、服务决策、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智库大家。社会上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发出的声音很关注,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自觉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敢于亮剑,善于发声,这也是展示中央党校风采的好机会。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多谋划一些具有学术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在引领全国学术走向、引领社会思潮方面发挥领航作用。
何毅亭指出,发展规划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5年工作的基本依据,制度是学院建设的指挥棒,是人才成长的推进剂、指南针。我们要通过好的制度落实好的规划,形成风清气正、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出思想出人才出成果的良好环境;我们要通过好的制度,形成良好学术风气和正确学术导向,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我们要通过好的制度,形成激励优秀的机制、鼓励优秀的氛围、越优秀越光荣的文化。
在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汇报了建院3年的工作,并对新编制的《2018—2022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规划》作了说明。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韩庆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袁吉富,以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同志从教学、研究、智库、学科、队伍等角度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围绕何毅亭讲话和专家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更进一步坚定了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决心。
(唐晓轩)
何毅亭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举”。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个政治定性。姓“马”姓“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身份标识、思想之魂、立院之本,必须始终牢记、执着坚守、身体力行。三年来,我们按照建成一流马克思主义教学基地、一流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一流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的目标,在教学、科研、智库咨询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和成效。
何毅亭指出,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春天。各级各类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喷式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作同盟军队伍日益壮大,学术环境日益改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辟了广阔空间。社会大变革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有可为、大展宏图的时代。当代中国超长的历史纵深、超大的国土面积、超多的人口数量、超深厚的文化传统,如此等等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最为广泛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广阔空间。破解中国问题的理论创造必将成为世界级的理论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发展必将成为世界级的理论贡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决不能辜负了这个伟大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志们决不能辜负了这个伟大时代,必须抓住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强化实现“三个一流”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有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
何毅亭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要务就是加强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和研究,这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抓好的重中之重任务。校(院)委会决定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设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都是着眼于这一考虑。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研究这一伟大思想的哲学基础、逻辑起点、思想精髓,研究这一伟大思想的原创性思想观点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独特贡献,研究这一伟大思想的中国智慧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文明赤字、和平赤字提出了哪些中国方案,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何毅亭指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兼具“中字头”“国字头”称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我们要有战略眼光,占领战略高地,用好战略优势,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引领力、社会影响力、平台辐射力。要坚持“用学术讲政治”,讲马克思主义立场,讲人民立场,讲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要构建起教学、科研、智库三位一体的办院大格局,不仅要培养出教学大师,培养出研究大家,还要培养出引领思潮、服务决策、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智库大家。社会上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发出的声音很关注,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自觉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敢于亮剑,善于发声,这也是展示中央党校风采的好机会。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多谋划一些具有学术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在引领全国学术走向、引领社会思潮方面发挥领航作用。
何毅亭指出,发展规划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5年工作的基本依据,制度是学院建设的指挥棒,是人才成长的推进剂、指南针。我们要通过好的制度落实好的规划,形成风清气正、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出思想出人才出成果的良好环境;我们要通过好的制度,形成良好学术风气和正确学术导向,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我们要通过好的制度,形成激励优秀的机制、鼓励优秀的氛围、越优秀越光荣的文化。
在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汇报了建院3年的工作,并对新编制的《2018—2022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规划》作了说明。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韩庆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袁吉富,以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同志从教学、研究、智库、学科、队伍等角度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围绕何毅亭讲话和专家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更进一步坚定了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决心。
(唐晓轩)